2025年暑期,自动化工程系“薪火青年红色行”实践团队6名队员分组奔赴南京、苏州、宿迁等八地红色场馆,开展跨地域实地调研,探索红色文化新时代创新传承路径,以青春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“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、管理好、运用好红色资源”的重要指示。
实践期间,队员们分赴各场馆开展调研:7月19日,梁妍走进宿迁彭雪枫纪念馆与宿北大战纪念馆,孟思彤同期参访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;7月24日,万茜到访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;8月3日与10日,刘晓岳先后走进山东任常伦纪念馆、戚继光纪念馆;8月12日,杨妮赴苏州高新区太湖红色印记纪念馆;8月16日,周涛前往南京金牛山战斗纪念碑瞻仰学习。队员们以脚步丈量革命热土,用行动串联起跨越地域的红色记忆。
团队坚持问题导向,通过实地考察、游客访谈、工作人员交流及问卷调查,系统梳理场馆运营现状,发现部分纪念馆存在青年观众比例偏低、展陈形式传统、互动体验不足、动线设计不合理、数字化应用欠缺等问题。为精准掌握需求,团队面向游客发放问卷300余份,收集有效反馈250余份,并结合调研结果与场馆实际,形成包含针对性建议的调研报告。
为吸引青年群体关注红色文化,团队以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“百万雄师过大江”历史为背景,设计沉浸式体验剧本,通过还原战役关键场景、设置角色任务,让参与者在互动中感受革命历史。目前剧本初稿已完成,计划开学后在校内外开展多场体验活动。
此次跨地域红色实践,既是一堂生动的“大思政课”,也是青年赋能红色文化传承的创新探索。队员们在感悟革命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,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能力,既强化了历史责任感,也为红色文化传承提出“青年方案”。团队呼吁广大青年走进红色场馆,争做红色文化的聆听者、思考者、传播者与创新者,以青春智慧推动红色文化创新传播、历久弥新。
供稿:周笛、万茜
编辑:韦玉龙
审核:杨军